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松江大居将建复合型地下管廊 同时集成“海绵城市”雨水收集系统

  在城市建设中,提前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,减少“拉链路”现象的出现,已在国家层面获得认可与推动。今年以来,国务院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,部署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,并确定了十座试点城市;本月更是出台“有偿使用制度”,进一步扶持管廊建设企业。记者了解到,数条全新的综合管廊正在上海松江、桃浦、临港新城等地布局,其中,松江南部大型居住区的综合管廊,正在进行设计,力争明年开工。

  1992年,上海浦东开发时期,张杨路下就开始建设国内第一条现代化的综合管廊。它不仅能够把穿插在空中难看的电线统一“收纳”到地下,还能方便维修人员进出其中,一旦发生问题,无须对马路“开膛破肚”。管廊沿道路两侧同时敷设,电气、燃气、给排水管道都纳入其中,全长11.125公里,在当时,投资就达到3亿元。此后,上海又陆续试点建设了安亭新镇综合管廊、松江新城综合管廊,将电力、电信、自来水、燃气均纳入其内。2009年建成的世博会园区综合管廊,更是国内首条采用预制拼装技术的综合管廊工程。

  负责这一系列工程的上海市政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综合管廊尽管前期投资大,但后期无需检修无须‘翻马路’,维护运营成本反而降低。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,投资建设综合管廊是划算的。”市政总院对综合管廊的预期使用寿命是100年。

  数条全新的综合管廊正在上海松江、桃浦、临港新城等地布局,其中,松江南部大型居住区的综合管廊,正在进行设计,还集成了“海绵城市”的雨水收集系统,成为复合型的多功能管廊,力争明年开工。

  除了上面提到的集成“海绵城市”设施进入管廊,松江南部的这条综合管廊还有个特点,即高度与前期地块的整体规划融合。受益于松江南部的整体规划,综合管廊从一开始,就与交通、水系、管线等完美契合;入口井出口井也都与各个地块使用对接。

  “我们也希望,未来的综合管廊建设,能在一开始就融入到各个区域的前期整体规划中。”市政总院相关负责人说,“这一轮上海正在进行的城市更新,如能从规划阶段介入,可能将成为综合管廊推开实施的契机。”